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我们中国的各个美术学院,在近二三十年当中尤其是近十年当中发展是非常快的,诸位外国的朋友恐怕也都看到了。在这二三十年的发展当中,或者说短一点主要是十几年的发展当中,中国的各家美术学院在发展中其实都有它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我想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学校的发展速度快、规模很大。可以这么说,在十几年的时间当中,中国的主要美术学院每一家都在这十年当中扩大了六倍、八倍、十倍甚至十几倍。除了规模大、发展快之外,我们中国的美术学院发展还有另外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从原来以造型艺术与纯艺术为主的小型美术学院发展为今天包括设计、艺术人文,甚至包括建筑在内的“大美术”概念上的完整学科的美术学院。现在就像我们今天会上在座的各位院长们所领导的美院,我想已经没有一家是单纯以纯艺术学科为主的美院,都变成了综合性的“大美术”概念下的“大美院”。
在这样的一个学科格局当中,我们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迅速发展跟当代的经济发展相关,跟信息技术相关的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同时,我们保留了原来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一些传统的纯艺术专业。这些专业在这十几年二十年的发展当中,不仅没有取消反而使其发展得更好、更扎实。在我们中国现代、当代的这八家十家、十几家美术学院当中,大致上是设计类专业占了一半或者是多半,而造型类专业比较传统的纯艺术专业加上美术史论专业,占了一小半,大致是这样的比例。
在纯艺术范围当中,我们一方面是发展了西方当代的现代艺术理念或者后现代理念下面的一些新的实验艺术专业,同时又保留了原来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一些以写实手法为主的传统表现方法和风格,这两块都是同时并进的关系。在设计这样一个大的范围当中,我们也是采取了一种多元并进的理念,也就是我们既大力发展现代理念下的设计,就是跟工业革命、工业生产、流水线相关联的现代设计的理念,跟现代的信息社会、信息革命相关联的更新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我们又保留了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和制作。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当下的第二个特点是在“大美术”理念下的一种多元并进的学科结构。因为我们知道在欧美的一些美术学院当中,把比较传统的古典写实的表达方式和风格逐步的,甚至是已经淘汰出去,都变成了以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为主的新的艺术手段和形式。而我们中国的美术学院基本上没有这样做,中国的美术学院基本上采取了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后现代语言同时并存、同时并进的一种格局。我们把一种新的阶段代替旧的阶段不断替换的线性发展理念改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格局、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手段同时并进的一种并行的观念,也就是线形的观念改变成为一种并行的观念。
我想这是我们中国美术教育或者是主要的美术学院目前的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个是快与大,第二个特点是一种多元并进的学科格局。这两个特点使我们中国的美术教育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自己正在探索建构当中的一种尝试,这样做是不是合适?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非常希望听到国外朋友们的批评和建议。现在的世界进入了信息的时代、图像的时代和创意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时代、图像时代和创意时代当中,美术和美术教育就承担了更大的任务,在这样巨大的挑战面前,我想我们各个学校之间的对话,尤其是我们中国的美术学院和国外的各大美术学院朋友们的对话、交流、探讨,都是特别需要,特别有意义的。因此,我也祝今天的会议开得成功,谢谢!
(以上文字由王陆健根据录音速记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