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记、院长信箱

  • 融媒体系统

  • OA系统

  • 全媒体系统

  • 校园服务

  • 西美AI

  • 微博

  • 微信

  • 抖音

  • 举报邮箱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6989

西美要闻

韦尔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讲话

发布日期:2013-06-20 09:45

2009年10月20日适逢西安美术学院建校60周年盛典,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隆重举行了“中外美术学院院长论坛”。参加论坛的有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美国、德国、保加利亚、澳大利亚等国三十余所知名美术学院的院长,参会代表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现状,就各自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进行了论坛。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王胜利教授首先做了主题发言,会议由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郭线庐教授主持。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拴才、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师生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近二百人列席了会议。

    现将此次会议发言纪要整理如下,已飨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关心者。 

 

 

韦尔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和这么多的中外美术学院的校长坐在一起探讨艺术教育和办学问题。去年中央美术学院校庆和鲁迅美术学院校庆都举办了中外美术学院校长论坛,这一次西安美术学院校庆也同样做了这样一个论坛,我想这是我们中外美术学院院长论坛的继续。

扩招之后,国内美术学院的办学规模几乎都翻了几倍,而且也都相继建了新的校区,现在各院校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大都已经结束了,我们今天应该冷静的坐下来对我们的教学和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进行一番重新审视。在今天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美术学院可能是今天与会的各位同仁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我们的高等美术教育是从建国之后开始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众所周知的因素,中国的美术学院基本是在前苏联美术学院的模式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状况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到目前为止,尽管我们又相继增添了许多新的专业,但基本的构架与模式没有改变,这种状况还要持续下去吗?

2002年我到欧洲去访问,当我参观到一所著名的美术学院的时候,正赶上这所学院在举行学生的毕业创作展,我在很黑的教室里面看到一个女学生在表演进食之后消化的全过程。表演结束后,学生向我讲述了她作品的艺术观念。今天,东西方的文化艺术教育有着如此大的差异与不同。我们如何应对,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既要打造自己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同时,我们还要融进国际高等艺术教育的架构之中。那么,我们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姿态出现,这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家、教授、和学院的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前不久,鲁迅美术学院的油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我取的名字就叫做“坚守与突破”。一方面我们要对我们的深厚文化传统和我们的优势,要继承、发扬,同时我们对当代西方的文化当代艺术要有一个正确的清醒认识,并采取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扬弃态度。结合我们今天社会发展文化生态和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来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好。这是我要谈的第一点。

第二点,最近教育部提出要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我认为这个提法非常好。但真要实现它,还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行。我们现在中国各个美术学院尽管在不同的区域,也都在强调各自的不同,但在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及内容方面其实都差不多。我们现在所说的特色其实还都只是特点,在办学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特色。所以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上述诸多方面还没有体现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体系之中。

第三, 现在我们在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单一的,由于学科、专业条块分割的过细,学生得不到有效的知识互补,因而,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到他日后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这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给予学生的应该是科学合理有营养的知识配餐,至于他如何去消化以及后来的再摄取,是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

    回到我刚才的话题,真的要对我们整个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内容中那些不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方面给予重新的审视,并拿出足够的勇气去颠覆它。我就说这些,谢谢!

 

    (以上文字由王陆健根据录音速记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