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民(湖北美术学院院长):首先非常感谢西安美术学院举办这样一次中外美术学院校长论坛,我想谈的是中国当代视觉艺术教育面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引领性的问题。视觉艺术教育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影响与选择,无论是纯艺术还是视觉艺术,都越来越受到大众化或者是世俗化文化现象的冲击。
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目前有一种被动跟随社会文化时尚潮流的一种现象,这出现了两种情况。
第一,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多元文化,其需求与存在不断的成为新增专业的发展依据,比如动画,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一味的以设备投入或者高端技术的投入来保持一种学科的领先。作为艺术学校进行的一种投入,仍然不能充分满足与社会同步发展的一种需求,这种唯技术的指标无形中轻而易举的就淡化了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弱化了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
第二,当代艺术有价值的影响还未能有效的反映在我们的课程体系当中。同时我们的传统艺术样式包括民间美术,也未能有效的转换到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院校,民间美术的这种教育多半还是以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以讲座的方式出现在给学生的教育体系中。本来当代艺术的主旨就是多元化的个性张扬面貌,如果我们的课程体系里面没有效的反映当代艺术,或者是传统艺术没有作为课程体系的组成内容,就很容易使学生盲目的遵从一种时尚文化的样式。这样出现的情况和后果是什么呢?我们将看到大量的学生创作作品是以另外一种单一的面貌出现。我觉得文化性是大学的基本属性,尤其在当代视觉艺术教育中更应该强调大学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引领性。坚定我们的教育目标,那就是开掘学生的智力,体现融合创造的大学精神,而不是不加批判的屈从于会文化现象。
简单的屈从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狭隘的适应性,中国的教育是多层次的,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包括在“十二五”对职业教育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们知道职业教育的人才目标是直接服务于社会,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在完成了规模化的发展历程之后,如何定位和如何定性,这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所以我认为要形成我们美术学院新的大学理念,第一是服务社会,第二是融入社会,第三是引导社会。只有坚持引导社会才能充分保持我们高等视觉艺术教育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以上文字由王陆健根据录音速记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