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达·勒布西提(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副院长):谢谢邀请我来西安美术学院参加这样一个盛会,我想我的讲话会尽量简短一些,首先讲两三件有关法国艺术教育的事。
关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它的前身是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在17世纪由路易十四创办。这个五年制学院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从事艺术,把他们的创造能力运用到艺术创作当中。有关艺术的教育,它是和艺术如何定义紧密相连的,有关艺术的定义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被全球化的潮流深刻影响着。这种有关艺术的定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处在不停的变动当中,呈现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当代艺术是面向所有的视觉形式都开放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处在一个主导的绝对的地位,当然新的技术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20世纪,一系列的形式、态度和表现模式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各种可能的广阔天地,但是未来的艺术家必须为这种自由度付出很高的代价,那就是需要去学习、尝试以及掌握不同的创意技巧。
第二,我想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在今天,随时准备去立即反映当前艺术状态,特别是因为艺术在今天已经处在一个完全被影像充斥的视觉当中。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要不可或缺的获得一定的理论背景和支撑,这些支撑体现在艺术史、历史、哲学、文学、语言学以及人类学当中,特别是人类学这一方面。最近在我们学院非常强调人类学的作用,人类学在处理不同文化的素材当中有着重要性。
以上两个情况的结合就会产生一个结果,我们力求这种结果能够使学生沉浸在独立艺术表达的环境中,并在这个环境中逐渐的生发出他们自身的个人艺术语汇。在巴黎美院我们继续保持着工作室制的教学架构,教育和培养都是围绕着由知名的艺术家所组成的工作室而展开的,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中各个不同阶段和年级的学生一起工作,同时在工作室技法中强调的是跨学科的技法。目前在学院里面有26个工作室,每一个不仅是一种实践和尝试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交流和批评的场所,是一个物质上的和思维上的空间,让个人艺术的这种交流能够通过一种集体性的互动得到强化。
另外,学生跟老师的这种个人化的交流有一种非常强的直观效果,这些将会引导学生自然的去创制出来他们自身的艺术语言,同时可以尝试和发展出他们自身的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因此,一个艺术学校不应该再是一种简单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它更多的应该是尝试不同试验的实验室,可以面向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创作者的想象力得到培养和浇灌,而这种跨学科多领域的尝试,往不同的处理方向、模式运动和努力,以及向专长方向的专注,都会受到鼓励和发展。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对于艺术学院有一个非常完美的定义,这句话是“这是一个有可能去做其他地方做不到的事情的场合,但这里至今还没有他的名字”。
(以上文字由王陆健根据录音速记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