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感谢主持人,感谢西安美术学院给我这个机会参加庆典和校长论坛,我想谈两点思考。
一、关于文化全球化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高校的实践,使我们能够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同时也能逐步的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经济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成为现实,文化会不会全球化?文化需不需要全球化?我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要思考的问题。中国有一句老话:“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我们现在已经看到有关文化全球化的某种可能性,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得趋同,思维和行为变得趋同。
强势经济圈由于利益关系可能会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强势文化,同化其他的文化。关于文化生态和环境生态,我想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几十年前在联合国框架下就有了环保宣言和行动纲领,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我想我们要保持或者延缓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必须通过教育和实际行动才能做得到。
二、关于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上个世纪100年如果分四个阶段的话,中国每25年经历了一个阶段。按照顺序前25年革命,以后是战争、运动,然后就是我们看到上个世纪末的改革开放,它是一个反思和恢复的过程。本世纪前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刚才各位专家已经讲了,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了。要发展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要避免雷同或者有特色,我想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
一是文化认知是前提。我们现在的美术学院实践、交叉、边缘的学科专业已经建立起来,甚至有些是挑战极限的一种做法。当我们看到单一的一个美术院校的毕业作品展的时候,会发现很丰富、面貌很多样。如果是美术学院同时来对比一起看,我们又会发现在很多方面有相当的雷同,很多方面很相似。所以文化认识我觉得首先是学科上的认识,比如说保持、保护、保守可能也是一种发展策略。
二是以人为本是核心。这一点我不展开谈了。
三是系统转变是关键。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改革思路、改革做法,但都是比较局部的,它不是系统的,所以系统必须优化,必须转变和调整,形成良性的循环的发展模式。
四是差异发展是手段。在整个发展过程里面,要差异发展,要特色发展,必须有前瞻性的研究,在定位和规划上面要有所不同,要有差异的变化。
(以上文字由王陆健根据录音速记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