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安美术学院教务处、中国画系主办的"重彩丹青--2005级刘文西工作室教学成果展",于2007年5月3日至5月7日在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展出。 此次展出作品共计150余幅,全部是2005级刘文西工作室师生临摹学习敦煌、永乐宫壁画以及用重彩画材所作自画像作品,任课指导教师为张小琴教授、青年教师饶俊丽、高海平。本次展出作品最具特点之处在于师生们奔赴山西永乐宫临摹研习壁画,艺术考察,为了追溯传统画法,他们使用当地黄土制作泥版,刷白粉,涂底色,使用矿物石色,堆金沥粉等多种中国画传统绘画技法,并采用重彩岩彩新材料新技法增添新意,所作壁画精美工致,斑驳古雅,焕烂备至。同时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师生们对于中国传统虔敬、深入的研习态度和丰富的收获。这是大学本科教学实践得到了提高和拓展的体现。展览内容丰富,布展也很独特,得到了院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特别是提升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彩丹青,古往今来。
中国重彩画传统深厚广博,画法与画材独特深蕴,经典作品遗产丰富,脉络发展绵延至今。进入新时期的现代重彩岩彩画,正在走上一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路,它既是几千年传统中国画所谓"丹青"的延续与发展,又以色彩的中国画为语言特征,重视新的画材画法的拓展,从而促进了中国绘画由传统的表述方式向当代表现发展的进程。 中国画系刘文西工作室本学期新开设的《重彩画技法研究课》和《壁画临摹与艺术考察》两个课程,其意义是继往开来拓展中国画新的表现,开辟美术教学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领域。 四周的重彩画技法研究课与十天的壁画临摹与艺术考察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课程与作业的安排是这样的: 一.重彩色标图。使用天然矿物石色、新岩色、云母色、金银铜箔等进行重彩画画法、画材实践。 二.用传统和新的重彩画材绘制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以临摹为契机,重点需研究--矿物石色之美感;金属颜色如堆金沥粉、勾金描银的独特技法;重置叠色的重彩之法;底基色的作用;点绘、线绘、面绘,尤其是色面、笔彩之与造型的意义;材质与肌理的形式美感;研究东方色彩观与色彩结构等课题。 三.自画像与肖像画。既是写生也是创作练习,其中包含使用重彩岩彩画技法与材料进行艺术创造思维、艺术技巧、艺术表现力综合因素的全面训练。 此次壁画临摹与艺术考察课是赴山西永乐宫研究重彩壁画。浓墨重彩,丹青炳焕,面壁研习,追寻千年前的古人遗迹,直是一次与传统的对接与古代艺人的对话。对每个学生来说,莘莘滋养,多种收获,受益匪浅。作业的完成是在永乐宫高墙寺院的临摹室里,我们不但用纸来临摹,这次更首次采用了在永乐宫附近就地挖取的黄泥制作泥版,涂白灰粉、刷胶液、打磨、作底色、使用矿物石色、堆金沥粉来追溯古代艺人的画法,试图走进传统,探求古代艺术的真传,作技法的解析。古木幽幽的道观寺院里,夜夜临摹室是灯火通明的,"师古人之迹,更师古人之心",我们诵着《道德经》与《逍遥游》,在夜空下走回道观里的平房住屋。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呈现在这里的,是2005级中国画系刘文西工作室学生与教师修学悟道的一份份卷面,是教学成果涓涓细流汇综的一个展示,希望奉与师长奉与同道奉与各界指教切磋,敬请批评。 指导教师是张小琴、饶俊丽、高海平。并在此感谢敦煌的单永军先生参与教学。研究生2名,本科生54名,他们青春的笑容留影与古代画痕互相辉映。 以此展奉献给去过永乐宫和没去过的学子们。 那里已建立了我们西安美院教学实习基地。 那里是我们另一处珍贵的课堂。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刘文西工作室主任 张小琴 2007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