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通 稿
丙戌畅月,由西安美术学院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学术交流中心、《美术报》、《美术观察》、《国画家》、《江苏画刊》、《中国文化报》主办,联合台湾戴胜山房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国宝争辉"特展,自12月10日在西安美院西部美术馆展以来,在学院与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为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及中国艺术之精神,主办方于18日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全国各大美术专业 媒体、著名学者和学院师生共同参加,研讨会期间还展出了西安美院藏画展览。 此次展览,汇集了世界一流中国书画复制机构所制作的数百件珍品,这些作品大多秘藏于各大博物馆中,平时人们难窥其珍,传习不易,如藏于大英博物馆每十年才展一次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国首幅存世山水精品,藏于北京故宫北周展子虔《游春图》;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藏于天津博物馆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以及东晋书圣王羲之《寒切帖》;唐代孙过庭《书谱》等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美术学院有从唐至现代近三千件书画的丰富收藏,为配合这次研讨会将陈列五代以后五十余件原作与国宝复制展相映生辉。 今天零距离地观赏这些高仿的经典巨制,我们依然会被其高超绝伦的艺术魅力折服,依然能真切体悟大师们用一管柔毫描绘的崇高、雅致、亲和的万千神情,依然能透过绢素尺牍皴擦点染的笔痕墨迹感受到悠远的旷达之态;平明的萧疏之意,超然的高古之气,静穆的澄明之境。这些不同风格的国宝所透射出的中和之美,气格之美,秀润之美,正是千余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见证。我们举办这次展览及研讨会,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华夏独特的绘画艺术模式在新的历史情境中赋予新的内涵。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是传统文化母体派生出来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国粹",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和谐文化,今天我们不正可以通过这些鲜活的艺术图式形象直观地感知传统文化所崇尚"天人合一"的和谐心态,而这种心态正是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之和谐文化所必须的。我们观赏古画不仅能得到视觉的愉悦,同时也获得心灵的宁静,这是天赋民族审美心理可品味其文化内涵隽永的意境,亦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活水。弘扬光大传统优秀文化,并做到传承有序,我们必须首先自己珍视以儒学为代表的国学文化基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并在与时俱进中推陈出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进程中必将演化为强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在生命力以及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必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而这里展示的大师经典作品所产生的强烈震撼和凝聚效应是近期展览中所罕见的。人们屏心静气一遍遍观赏与近古大师们在精神上沟通共鸣,它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如此的关注,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具有强大恒久生命力的有力佐证,同时也为我们在当下更深入的审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提供了楔机。 中国传统绘画无所不在的意象与哲学精神,反映着东方文化独特的气质。多年来,西安美术学院全体教师以锐意进取之决心,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国传统绘画正是其中取之不尽的资源,而杨晓阳院长所提出的"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大教学思想,也正是构建这个体系的理论核心,尤其是其中"大写意"的概念核心,上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切现实社会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以和谐宽广的文化心态去阐释并演绎着中国民族文化的本体意象,它即能打开艺术思想的阀门,同时,亦使大写意的教学思路有了对历史与现实纵横的视野与胸襟,进而建立多元立体的艺术思维,使"大写意"与传统优秀文化真正的链接起来,而这次展览及学术研讨无疑会对学院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西安美术学院 二00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