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1日,《陕西日报》理论版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丁巨涛的署名文章《坚定文化自信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文章立足艺术类高等院校办学特点,从传承鲜红主色、发挥专业特色、厚植文化底色、提升工作成色四大维度,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建强具有时代特征和学科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引导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涵养高尚品德、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进行了深入阐释。现全文转载。

坚定文化自信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丁巨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学科特色的高校“大思政课”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切实举措。
传承红色文化,铸牢育人之魂。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立足陕西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主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为高校“大思政课”注入精神力量。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提升教师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有效载体与形式,加强与红色场馆的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大力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在传承红色文化中铸魂育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厚植人文底色,夯实育人之基。作为塑造青年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政课要从文化价值的建构与滋养中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培养胸怀梦想、堪当重任的人才。要系统整合中华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蕴、强化革命文化的精神感召力、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将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思政课堂,让学生在文化滋养中自觉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坚定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生追求。要提升高校师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教学,学生应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并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要增强青年一代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挥专业特色,践行育人之道。课程思政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高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与学校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要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积极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的课程育人体系,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师团队、教学方法的协同,推动各类课程高质量发展。要着力解决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两张皮”问题,坚持把专业教学往深里挖,努力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价值塑造上下功夫,从理论导入到情感共鸣,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中,激发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提升工作成效,彰显育人之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教师队伍为支撑,通过“强师资、拓资源、重实践、融网络”四位一体建设,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我们要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四有”好老师要求,夯实理论功底,增强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高质量、肯实干、勇奋进的教师队伍。通过邀请有突出贡献的各界代表人物走进校园讲好“大思政课”,汇聚育人合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思政课教师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引路人。要善用实践教学大平台,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健全安全保障机制、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主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通过与相关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开发现场专题教学,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在思政小课堂中,把道理讲透、讲活;在社会大课堂中,把实践教学用好、用实。要用活网络资源,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依托慕课、微课、直播课,打造优质思政课程,提升思政教学的质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融媒体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推出思政微视频、热点时评,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运用大数据、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构建智慧思政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思政课的互动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坚持守正创新,突出特色、凝聚合力,以“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构建为重要抓手,顺应时代发展、紧跟社会变迁、贴近青年需求,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涵养高尚品德、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光辉篇章。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图片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