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记、院长信箱

  • 融媒体系统

  • OA系统

  • 全媒体系统

  • 校园服务

  • 西美AI

  • 微博

  • 微信

  • 抖音

  • 举报邮箱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6989

西美要闻

朱尽晖:艺术家要心怀“国之大者”

发布日期:2025-04-29 16:03 作者:问帼倩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4月29日,《陕西日报》专访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他在采访中谈到,艺术家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和地区发展大局之中。在创作中,不仅要关注艺术的审美价值,更要注重其社会功能,通过作品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当前,陕西美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传承与创新交织。就长安画派传承工作、下一步陕西美术发展的方向等话题,4月18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2024年5月,您当选第六届陕西省美协主席。一年来,省美协在传承弘扬长安画派优秀传统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朱尽晖:长安画派是陕西特色文化品牌。去年以来,我们初步完成了《长安画派历史文献集》资料收集整理,承办了央视纪录片《百年巨匠——赵望云》首播仪式。2024年8月,省美协组织30人的画家团队,重走“长安画派”之路,在甘肃平山湖大峡谷、紫泥泉村、山丹军马场、七彩丹霞、康乐草原等地采风写生,沿着先贤足迹继续创作。

记者:今年,省美协将如何持续擦亮“长安画派”文艺品牌?

朱尽晖:今年,我们计划举办“风骨长安”陕西美术作品晋京展览,并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开展巡展;全力做好“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陕西特展”组织工作,精心办好第六届全国中国画展览;深度参与中国美协“光辉历程 时代丹青——主题性美术创作计划(2025—2027年)”“美术里的新时代——美术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等系列活动,建立“采风—创作—展览”三位一体机制,以高规格展览不断激发创作活力,持续提升陕西美术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记者:在美术人才培养方面,省美协下一步有哪些具体做法?

朱尽晖:我们会组织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深入一线开展艺术创作,举办写生创作展,助力艺术技法与时代精神的代际传承;开展“文艺两新”调研,了解行业新生力量的需求与发展状况;举办美术创作骨干暨会员培训班,邀请业内有重大影响力的名家授课,提升学员专业素养;着力探索建立青年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机制,为优秀的青年美术家创造条件、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记者:请您谈谈对中国画创作的认识,以及画家如何实现突破?

朱尽晖:当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中国画创作还面临着如何在激荡洪流和多元格局中塑造好国家形象、绘就好时代画卷的任务。中国画在新时代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就必须具有创造性。中国画的创造性发展并非盲目地东拼西凑,也非无缘由地追求无限拓新,而是在优秀积淀的基础上着眼未来,并同时兼具思想性、文化性的高度与深度。

我认为,新时代的艺术家要心怀“国之大者”,努力让这一传统艺术媒介与当下交融,实现内容形式、笔墨图式、观念手段的全方位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当代价值,才能凭借深厚且鲜亮的底色、独特的水准与精神,于世界之林塑高峰之象。

记者:西安美术学院迎来“双一流”建设机遇,请您谈谈计划?

朱尽晖: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也是我们彰显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会借鉴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方案,及时补齐短板弱项。

不断优化学科布局,继续加大优势学科专业投入,巩固现有优势,扶持弱势学科专业建设,弥补短板弱项;大力推进跨学科融合,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北地域文化,结合VR、AI等新技术发展,探索学院特色学科建设路径,并优化学部管理,及时适应最新变化。

加强团队建设,以加强学科统筹攻关中心建设为抓手,在全院范围内遴选一批学术骨干力量组建项目团队,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开展学科项目研究,赋能学院专业体系全面升级,力争把西安美术学院办成中国艺术研究的高地。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资料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