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溯古融今 守正创新——中国当代坦培拉绘画艺术学术交流展”在西安美院美术馆开幕。西安美院副院长武小川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安美院造型艺术部负责人主持。
武小川在致辞中表示,坦培拉绘画跨越千年历史,其在当代中国的再度兴起,彰显的是文明互鉴背景下的艺术主动性。本次展览呈现出的不仅是作品成果,更是教学体系建设、学术研究深化与文化转化能力的整体体现。坦培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既是对古典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国美术教育推动材料研究与美学创新的生动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荣誉资深教授刘孔喜在致辞中回顾了坦培拉传入中国以来三十余年的发展脉络。他谈到,此次展览能够在西安举办,表明这一古老画种已从零星式传播走向群体性呈现,迈入更加成熟的学术阶段。面对新时代文化语境,中国艺术家应以“内在修炼”和“文化自觉”推动坦培拉绘画在本土语境中的再生长。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育学院院长姜中立在致辞中谈到,坦培拉绘画的魅力不仅在于材料与技法,更在其精神结构——它是一种以秩序、耐心与建构替代速成与即兴的绘画方式。从材料性到审美性,它承载着从古典艺术直抵当代绘画本体的深度,对青年创作者而言具有独特价值。在快速视觉消费充斥的当下,坦培拉绘画所体现的“慢时间”与“深专注”正是当代艺术教育尤为需要的品质。
展览执行策展人王徽介绍了展览作品遴选与评审机制。他表示,评审委员会从坦培拉绘画的材料掌控、表达语言到文化精神等多个维度遴选最终展陈作品,呈现当代中国坦培拉绘画创作的整体图景。他提出,展览并非仅是陈列作品,更希望以此推动教学改革与研究深化,形成更具开放度与延展力的学术平台。
北京李可染画院博士任念辰在发言中谈到,坦培拉对于青年创作者而言不仅是技法上的选择,更是美学立场与时间意识的选择。他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认为青年群体的加入正在不断拓展坦培拉的语言可能,使之逐步形成面向未来的审美活力和创作动能。
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溯古融今·守正创新——中国当代坦培拉绘画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坦培拉绘画的当代转化、坦培拉绘画与东方美学的融合路径及坦培拉绘画的实践困境与突破方向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推进坦培拉绘画理论研究、实践方向与未来发展等方面形成高度共识。
本次展览由西安美院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是西安美院展览交流与学术推广项目之一。展览以“溯古融今守正创新”为学术主旨,集中呈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创作的125件坦培拉绘画精品,展示了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坦培拉绘画表现语言与文化融合方面研究的成果,是坦培拉绘画艺术在当代中国深化学术性的全面呈现。同时,本次展览也凸显了西安美院在绘画传统媒材研究与当代创作方法论建构方面的持续推动作用,使坦培拉绘画从工作室研究走向学校交流层面、从个人经验走向学术共识。
省内外专家、兄弟院校专业负责人,西安美院各职能处室和教学单位负责人参加开幕式。

西安美院副院长武小川致辞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荣誉资深教授刘孔喜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育学院院长姜中立致辞

展览执行策展人王徽发言

北京李可染画院博士任念辰发言

开幕式现场

学术研讨会现场

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图片来源:党委宣传部、造型艺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