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联合工艺美术系党总支,共同开展“赓续延安精神 筑牢信仰之基”主题党日活动,组织2023级陶瓷与玻璃班学生同步参与“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以“党建 + 思政 + 创作”为融合路径,将延安红色资源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持续深化“理论 + 实践 + 创作”模式探索。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 + 美术”实践教学课,同时在加强两院系合作交流、凝聚发展合力、实现融合互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将思政课堂搬到革命旧址,为学生带来一堂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在杨家岭,教师杨奕在毛泽东同志曾耕种的菜园旁,结合大生产运动背景,讲述领袖劳作故事,诠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内核;在中央大礼堂前,她系统梳理其作为党中央驻地的发展脉络,重点阐释中共七大召开地的历史地位;在毛泽东旧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通过还原场景、解读陈设,深入讲解延安文艺座谈会对革命文艺发展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创作与红色历史的内在关联。在五大书记铜像前,教师刘瑶深情讲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领导革命的峥嵘岁月,点明枣园作为党中央“决策之地”的重要意义;在毛泽东旧居内,以窑洞简陋桌椅、陈旧铺盖为切入点,深刻阐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前,生动还原张思德同志感人事迹与《为人民服务》演讲的历史场景,直击艺术创作“为谁而画、为谁创作”的根本问题,引发学生强烈共鸣。
教师党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是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创作有机结合的能力,更为今后高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与实践范例。学生党员谈到,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深刻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作为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显著增强,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艺术创作中应肩负的时代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大力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常态化教学实践,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推动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系列举措,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学子心中深深扎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美术人才筑牢思想根基。同时也为“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着力打造具有西美特色的“大思政课”品牌。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奕现场讲解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瑶现场讲解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图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