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记、院长信箱

  • 融媒体系统

  • OA系统

  • 全媒体系统

  • 校园服务

  • 举报邮箱

  • 微博

  • 微信

  • 抖音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6989

西美资讯

媒体视角|《艺术教育》杂志刊载西安美院院长朱尽晖教授专题文章

发布日期:2023-01-04 17:40 作者:问帼倩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面对新征程,中国美术理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展现国家发展朝气蓬勃的繁荣气象,描绘劳动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场景,尤其是表现“国家形象”“国家意识”的精品力作,以昂扬的姿态鼓舞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艺术教育》2023年第1期刊载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尽晖教授特邀文章《心怀国之大者 描绘国之大美——以西部美术高地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

心怀国之大者描绘国之大美

——以西部美术高地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

朱尽晖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奋进新时代,起航新征程。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面对新征程,中国美术理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展现国家发展朝气蓬勃的繁荣气象,描绘劳动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场景,尤其是表现“国家形象”“国家意识”的精品力作,以昂扬的姿态鼓舞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凝聚合力打造西部美术新高峰,助力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不负我们身处的伟大时代,让中国美术大厦巍然耸立,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最重要莫过于以下四个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创作导向新步伐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党的百年奋斗不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使得人民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在文化建设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贯穿文艺创作的理论遵循,重视文艺与人民的密切联系是其百年一以贯之坚守的道路。可以说,正是社会主义文艺始终坚持高扬文艺的“人民性”旗帜,使中国文艺得以引导中华民族为解放、国家富强而奋斗前进,显示出文艺的社会功能和使命担当。也正是百年历程中“人民性”的充分彰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表征,并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舞台中央的力量之源,支撑中华文化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高势能文化。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性显现。人民不仅创造历史,还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成为价值共享主体,是文艺“人民性”价值取向的支撑。文艺的“人 民性”,不仅存有对文化共同体的一种想象,同时亦有着鲜明的价值诉求。具体到美术创作,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即人民既是艺术的主体,人民的生活与命运构成主要的表现题材,艺术家们也自觉地将艺术置于人民的需求与视野中。“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倡导平民教育,美术人民性体现在对平民的美育启蒙上。蔡元培首先扛起美育大旗,其美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既包括学校美育又包括社会美育,是全民的美术教育,目的是让“不论哪一种人,都时时刻刻有接触美术的机会”。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影响了鲁迅、林风眠等人。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文艺界展开了“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大辩论,强化了美术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社会的责任与使命。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普罗大众的文艺理论开始进 入知识分子视野,最终演化为轰轰烈烈的左翼美术运动,使得美术为大众服务。由鲁迅倡导并推动的新兴木刻运动,其视角皆对准劳苦大众和城市无产者,表现他们的苦难与抗争,史无前例地将美术与人民大众的生活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抗战时期,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众多画家投身街头,以笔为武器,用以唤醒民众、凝聚民心。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第一次明确了文艺的“人民性”特质及方法论。由此可见,美术创作的形态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与“人民性”如影相随的。一方面,人民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这表现为既高度肯定人民所创作的民间美术,同时也表现为鼓励人民大众参与的美术创作和培养大众美术的创作者;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美术表现的主角,美术创作要描绘人民生活,塑造人民形象,抒发人民感情。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特别强调新时代文艺应重视人民的作用,突出人民作为新时代文艺事业创造、表现和审美的主体地位,继续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这当中,除却“人民本位”的根本立场,“人民性”的彰显更是进一步要求艺术创作必须与人民的火热生活相交融,是人民生活的本真现象,而不是抽象概念,更不是政治标签。要以文艺之光点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并有着全面深刻理解,发掘人性之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文艺发展道路。

二、树民族精神之魂,夯实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渗透在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品格气质和心理素质中,流淌于代代相传的民族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精神支柱。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弘扬、传承民族精神,让民族精神屹立长存于新时代。

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性格、信仰、价值观念的精髓,是精神思想的核心所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诸子百家思想,宋明时代的周敦颐、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等思想,都是在一定历史时代背景下民族精神的思想凝练。近现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代领导核心都十分强调美术创作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多维度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强调美术创作活动要呼应时代精神。比如,抗战年代一大批美术创造者在党的号召下直赴战斗第一线,以新兴木刻等美术形式表现抗争救亡,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斗争士气;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一批国画艺术家积极创作表现祖国发展建设主题的作品,颂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发展精神。美术创作表现时代、表现人民是近现代以来美术创作的一大特色,也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次,自西学东渐以来,油画作为一种全新的美术创作方式逐渐进入中国文化视野,中华民族也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这种极具表现力的创作形式,一大批美术家通过留学、游学等方式前往西方学习油画技术,同时也将这种表现语言与中国传统的、民间的美术创作观念、方法相结合,探索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创作出一大批表现中国精神的、深受中华民族喜欢的油画作品。时至今日,中国油画已经成为一种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油画,并在世界油画领域深受赞誉。再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世界形成,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思潮随之涌入,共同构成中国当下开放、复杂、多元的美术创作形态。由此可见,美术创作的形态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与民族精神如影相随的。一方面,流传下来的久经传颂的美术作品必然是饱含民族精神的作品,最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作品;另一方面,在民族精神的驱动和引导下,中华民族的美术创作必然呈现某种特殊性,这也是中国美术何以成为中国美术的内在原因。

然而,无论我们走得再远、再辉煌,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依然面临着中国艺术、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国家意识话语权的建构问题。中华民族的先民为世界各国人民贡献了灿烂辉煌的东方艺术,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园林、工艺,蕴含着炎黄子孙特有的民族智慧,彰显着华夏大地秉赋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国美术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美术体系的构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模仿西方,参照的格局是“从西方到东方”,中国美术对西方的整体借鉴已有百年之久,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甚至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歪曲历史。当我们面对由西方美术主导的“主流”价值时,中国美术要怎样确立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要怎样发出中国特色的美术声音?

无论是美术理论,还是美术创作,永远离不开家国,离不开民族,离不开神州华胄宏阔高深的文化精神,离不开长城内外浩浩茫茫的壮美河山,离不开华夏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如果中国美术不能摆脱西方模式、发展民族美术,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展现中国精神、弘扬中国气派,实现“美术强国”就很可能成为一纸空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多元文化交流冲突日益频繁的今天,就文化角度而言,中国美术只有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意识,为世界贡献中国视觉、中国色彩、中国形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在全球文化语境中铸就中国模式。

三、绘国家意识之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进入新时代,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于身处其中的艺术家同时也意味着新使命。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明确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下,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更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主体之责。

文化强国,对内表现为文化自信,对外表现为对其他民族有较强吸引力。这种自信和吸引力,从根本上说,来自文化的先进性。这也意味着一个文化强国的文化总能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代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方向。对于能够骄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多年的伟大的中华民族来说,其文化已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使周围诸多民族不能不心向往之。即便在近代落后的状态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独特凝聚力和高度自信心使其面对西方列强之时也不为其所俘虏。由此可以看到的是,文化的崛起其实亦成为民族崛起,一个现代国家崛起的表征。

在新时代,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珍惜历史机遇、珍惜民族文化资源、珍惜个体艺术生命,让世界重新认识东方文化的价值。应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市场和信息网络,也体现为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以及相关的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与此同时,还有非西方国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确认与申张,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与再创,有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从而在一个冷战后的世界里,促进多元文化格局的确立。有关这一历史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知识界的共识。

具体到美术领域,可以说其着眼点不仅在于文化资源与价值传统的现代转型或转化,它提示出中国美术如何从救国、兴国到强国的发展中确立起自身特性与品格,其中所涉及的现实理论、思想形式与文化结构等,都俨然构成新时代美术创作某方面的共同话语或基本命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令世界惊奇的成就,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我们的现代文化建设还处在重建过程中,即东方文化的深厚传统、民族精神和优秀特质有待于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需要面对全球化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困境提出中国的解决之道,建立起现代的中国文化价值体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全面实现文化强国这一征程下,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于此走得更稳更实。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坚定政治立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厚植为民情怀,认识到人民就是一切,人民重于千钧,牢记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还要常存敬畏之心,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经住诱惑,受住考验。因为“国之大者”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美术创作者来说,心怀“国之大者”的体现就是要绘国之大美,绘国家意识之形;就是要敢于尽责、勇于担当,走出小圈子,将自身命运与民族紧密相连,将艺术与国家、与社会相融通。从而在此过程中,凝聚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经历时间荡涤和人民肯定,获得历史确认,由此彰显出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以便更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从而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四、呈时代画卷之典,传播凝聚奋进精神力量

要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美术强国道路,就必然要面临在国际风云际会的基础上求平衡,随着全球对话主义和中国迈向新征程时代的到来,在东西文化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彼此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握时代脉搏、奏响时代旋律、展现中国精神,才能引领文化起航,铸就美术强国。

文艺引领时代,文化引导未来。作为中国美术的一个优良传统,时代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衍化出不同意蕴和内涵,表现出对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关切。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时代精神可谓更加鲜明。这源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得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文人日趋消亡,变革美术的主导思路也以重建艺术的入世精神、发挥社会效应为己任,切合现代社会的变迁。这一思路带来的最大收获,即创造了20世纪美术史上的新形象、新美感、新经典,我们耳熟能详的“长安画派”“黄土画派”即是如此。就新时代而言,中国美术创作的主题,中国美术人奋斗的方向,中国美术人的历史使命,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美术的使命与担当,就是以丹青之笔,礼赞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就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就是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发扬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引导并推动全体人民、全社会爱国敬业、崇德向善;描绘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展现祖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文化自信、共建和谐、民族团结。

应当看到,时代画卷为百年历程提供了令人感奋的 视觉图像,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美 术工作者秉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创作态度,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导 向,创作出既可信、可亲、可感,又具温度、力度、深度的 时代画卷,更好地传播凝聚奋进的精神力量。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梦想。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展现的是对文化兴盛、国家强大、人类繁荣的美好寄托。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上,美术工作者在二十大精神激励下,更应当不忘为人民服务之初心、牢记谋民族复兴之使命,传播中华民族意识、展现中华民族风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讴歌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发展富强、讴歌人民的奋发进取和勇于担当,使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筑就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高峰。现如今,中国美术人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在新征程中破浪启航,作为西北强省,前有从“新意新情”到“新高地”的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等彰显时代精神的典范,那么对于当下就更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中国美术彪炳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培养中国美术发展的领跑者,凝聚合力打造西部美术新高峰,筑牢西部美术高地,构建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新格局,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全面实现,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资料来源:《艺术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