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记、院长信箱

  • 融媒体系统

  • OA系统

  • 全媒体系统

  • 校园服务

  • 举报邮箱

  • 微博

  • 微信

  • 抖音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6989

西美资讯

崇德尚艺 大美为真——“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座谈会”参会专家发言全文

发布日期:2019-01-23 17:51

我的报告题目是《艺术与美育的方位价值》。8月30号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的回信,把美术的教育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的美育思想是针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艺术精神的弘扬,是对百年来美术和美术教育的价值凝练与总结,更是对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艺术和审美不一定是同一个概念,也不是隶属关系。但是,从中外艺术和美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艺术和美育的确有千丝万缕的纠葛关系,甚至可以相互代表。艺术不单单是满足人的视觉和身体感官的需要。中西艺术和美育思想都认为,艺术和美育是道德思想情操的一种表征,是人格完善,人格塑造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18世纪德国哲学家说过一句话:人论勤奋不及蜜蜂。可是,人的确是独占艺术、享受艺术。创造艺术是人的责任和权利。为什么只有人才可以有艺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因为艺术是人的本质观念的对象化,只有在艺术里面,人的情感、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著名科学家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回忆一生,什么东西最需要?是情感和艺术。只有艺术是解决心灵归宿。如此一来,就为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艺术的价值

艺术对社会有价值吗?当然有!2000多年前先贤就提出社会治理,即礼乐并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然要有礼、要有秩序。把外在的规约和内在的需求结合在一起非常重要。因而我国早就提出“礼乐并重”原则,这个思想对今天的艺术教育和美育非常有借鉴意义。

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在他看来,国民的美育尤为重要。科学可以教育给我们知识,但人格的塑造只有通过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才可以实现。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体系构建,起到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在今天这个新时代,礼乐并重和蔡元培的思想还依然有价值。

《万历十五年》讲到,数字化管理和精神规约的并重,西方的精神规约靠宗教,但中国的精神规约靠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抚慰、超越功利的的重要养料。文化也好,美育也好,艺术创作也好,不在于做多少个工程,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昌盛和精神之宏阔。

艺术之于一个国家,民族有何意义?它是民族精神的表征,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途跋涉中很多东西都会灰飞烟灭。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两个时代是汉唐。汉唐精神是什么?鲁迅先生用四个字概括——深沉雄大。如果有一天我们去咸阳茂陵,我们对深沉雄大的内涵就会有直观、生动的感受。其实,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都懂得用艺术彰显自己的民族精神、政党理念,以及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就在于不同时期总能既建立一支打仗的军队,还能建立文化的军队。1938年在延安建立了两所大学,其中一所就是延安鲁迅文化艺术院,培养了中国共产党需要的重要的文化艺术力量。他们是新中国最重要的文艺骨干。其实不仅是中国如此,美国也懂得用文化艺术来彰显价值观。美国大片不仅仅“好看”“好玩”、还总是悄然无声地通过“好看”“好玩”,用充满视觉刺激力的影片向全世界输送他们的价值观,让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他们的价值观。总而言之,艺术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的问题。

艺术之于个人的意义是什么?梁启超有一个叩问,人的生活在于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生活于趣味。我们天天在忙碌,往往本末倒置。趣味来自哪里?我希望年轻同学记住这三句话。首先,艺术可以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在艺术里亲近自然。艺术是人的需要,因为艺术是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四大方式之一。马克思认为科技、哲学、宗教和艺术是人认识和掌握世界的四大方式。艺术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人在其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因而人在艺术里才可能成为一个最完整的人。

第二个问题:艺术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一系列讲话,具有现实针对性。他说社会主义文艺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因而中国的艺术家必须要创作具有精深的思想、精湛的技术、精良的创作来反映时代、反映人民的优秀作品。他特别提出,艺术应当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三俗”。一些时候,我们患上了“失语症”,面临身份的缺失,与此同时,呈现方式的评判现象,价值取向迷离混杂。甚至在某些艺术理论和批评领域,西方尺度成了评价当代艺术的“标尺”。

第三个问题:消费逻辑下的集体狂欢

波德里亚担忧的文化现象成为了中国当下的文化艺术最凸显的景观。大众文化艺术是消费时代的产物。它是审美感性现代性的体现,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孵化物。消费文化兴起、大众文化泛滥,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今天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国大众文化艺术层面出现了诸多值得玩味与反思的景观:艺术名义廉价售卖、美丑雅俗已无界限、忸怩奇态串红媒介、下里巴人视为盛宴、男女之别让人难辨、偶像明星没有边界、市场引领艺坛竞艳、为了雷人啥都可干……社会的大众文化现象这里不再具体阐述。我列出了这些值得反思的现象。今天,当代艺术裹挟在大众文化潮流当中,我们应当有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而艺术超越精神的遗失,日常生活的图景化,碎片化的呈现削弱了艺术应有的深度。前卫与流俗的合谋。一些前卫艺术家以前卫之名不断制造流行符号,迎合世俗的感性欲望。悲天悯人精神的自我消解。这些年来很多当代艺术创造沉浸于娱乐景观的渲染。对文化精神深度的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已经模式传统;经典让位于流行的时尚;象征意义让位于外在的符号;文化价值让位于感官的愉悦;精英主义让位于市民的趣味;纯艺术地位让位于“准”艺术;艺术自律让位于商业的操控。当代艺术创作大众化倾向:创作趣味的流俗化、意义建构的虚无化、价值取向的模糊化、个性凸显下的同质倾向、市场导向下的追风效应。

第四个问题:重塑艺术审美功能的思考。

我们要塑造当代艺术的精神品格,必须要厘清几个关系:

一、娱乐景观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我们已进入了“媒介景观”的时代,媒介消解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虚拟的图像代替了对现实的认知。平庸的快乐遮蔽了社会存在的本真。艺术并不是世俗感性欲望的肆意宣泄,而更应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人的生存境遇、普遍的精神需求和心理诉求,充满人道关怀。在社会快速的发展中,期盼与困惑、憧憬与焦虑、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整体规约与个人欲求交织于人们的内心世界;经济全球化与随之而来的异质文化艺术的碰撞、对话与交融必将更为凸显,这些都是艺术家值得关注,应该关注的问题。一切优秀的伟大作品都有一个共同品质——讴歌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表现人生的悲苦与人生的意义、倡扬人生的理想与人性的光芒、追求诗意栖居的人生境界。

二、社会批判与诗性话语

介入生活、介入公共领域是当代艺术创作的一大价值取向。介入并不是“迎合”。也应以超出日常生活之外的激情和美感,观照、表现世界与自我,即使对现实的态度与涉入,也该是情之所至,性之所为,以情感性、道义性和超越性,区别于工具理性的强制性与胁从性,也以此为工具理性纠偏。

艺术创作着重关注的是人精神生态(心灵中情感与想象的丰富,意志的自由与潜意识的释放等等)建设及形而上的精神走势。以诗性精神为动力探寻人性的秘密,寻求人性的完美体现。任何艺术都应该以超出日常生活之外的激情美感来关照表现自我,应该是情之所至、以情感性、道义性、超越性区别于工具理性的强制性和胁从性。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应着重关注人类精神生态的建设和形而上的精神走势,探寻人性的秘密,寻求人心的完美体现。

三、都市人格与历史文脉

今天,当代艺术都市人格的表达和塑造成了一个重要现象。然而在我看来,历史文脉无论如何不能消解,因为人是时空的存在物,消解了历史文脉就消解了我们的历史记忆。人类需要文脉,缺乏历史记忆我们就是浮萍。我们要保住“乡愁”,因为没有“乡愁”,人就成了精神的漂泊者。

四、开放视向与文化身份

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再不能封闭自守而要广收博取。但必须放弃“后殖民”心态,以艺术的智慧,保持中国文化身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今天所谓的全球化是承认文化艺术的多元化,中国的当代艺术必须要有强烈的文化身份,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身份才能具备同西方、同世界对话交流的能力,失去了这种资源和能力,我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位置。

五、观念表达与美感力量

西方现当代艺术颠覆了艺术的美学标准,消解了艺术的界限,使艺术的存在价值成了疑问。中国当代艺术是否要重蹈覆辙?寻找观念表达与美感表现的统一,以美感力量捍卫艺术的生存,也许是中国当代艺术确立文化身份、建立自身形象的一个明智选择。总之,艺术的美感力量不因该被忽视、观念不应取代形式美感,美的东西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当艺术丢弃了表现美的权利和职责,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美,应该是艺术的重要的法则;是润化心灵的春雨;是照耀心灵的阳光;是消解隔膜的信物。而艺术,应该永远是社会良知的体现,民族意识的表征,超越精神的呈现,自由心灵的象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