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记、院长信箱

  • 融媒体系统

  • OA系统

  • 全媒体系统

  • 校园服务

  • 举报邮箱

  • 微博

  • 微信

  • 抖音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6989

西美资讯

崇德尚艺 大美为真——“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座谈会”参会专家发言全文

发布日期:2019-01-23 17:51

从王安石“丹青难写是精神”的感叹中,从鲁迅“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的呼号中,从中华民族求解放、求富强的奋斗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文艺在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而“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因此,作为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艺术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如何“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培育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祖国和人民奉献“有筋骨、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 的文艺作品,是我们在谈论“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时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今天我汇报的第一个问题,丹青写精:艺术家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强调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当我们打开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时候,我们会被一件件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伟大作品所震撼,我们会被这些作品所承载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打动,我们更会被创作这些伟大作品的红色艺术家的事迹所感动。他们用丹青书写着民族奋斗的历史,彰显着民族精神的光辉。他们完美地诠释了“灵魂的工程师”和精神食粮的生产者的深刻内涵。

谈到艺术家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我们首先不能不提著名的版画家李桦先生。在日本侵华的战火由东北漫延到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李桦先生用刻刀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他于1935年创作了这幅木刻作品《怒吼吧!中国》。李桦先生以自己刻画出的这一生动有力的艺术形象去呼唤同胞们的觉醒与抗争。由于这幅作品极其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以及令人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符号。

全面抗战爆发后,以延安鲁艺为中心,聚集在延安的美术工作者,更是集革命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于一身,从民族革命斗争的实践需要出发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以木刻为武器,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强盗的侵略呼号呐喊,创造出了许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不朽作品,践行着为抗战服务、为边区生产和建设服务的责任,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代红色艺术家的崇高的革命信念和艺术理想。我们只需从延安鲁艺院歌就已经知道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和责任。

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胡一川先生曾铿锵有力地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情感是属于时代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们中的又一杰出代表古元先生之所以被徐悲鸿先生称赞为“中国版画界一卓绝之天才”,是因为他始终坚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的要求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在服务时代、服务人民中获得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创作出大量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作品。

作为延安鲁艺时代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模范”、作为红色艺术家的杰出代表,王式廓用生命书写了艺术的华章,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精神丰碑。因为他一生都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使得他手中的画笔在表现人民时总是充满着激情而且运用自如。

作为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著名雕塑家、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叶毓山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把表现重大历史事件、领袖人物题材作为自己的创作使命。正如叶毓山自己所言“用石头和青铜抒写红军长征英雄诗篇,传承长征精神,是我自觉选择的一份使命。”

创作《八七会议》《遵义会议》《革命理想高于天》《湘江战役》等长征题材名作的著名油画家沈尧伊,被称为在长征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画家。他曾经说过“长征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红色的神话。” 出于对长征精神的无限向往和崇拜,他不仅重走长征路,而且通过自己饱含真情的画笔绘制了一幅幅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的表现长征主题的美术作品,用自己的画笔践行着“灵魂的工程师”的重任。

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著名国画家刘文西作为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以自己执着一生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实践,践行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创作的使命和责任。他通过手中的画笔,刻画陕北人民、歌颂陕北人民,以实现艺术家人生最大的价值,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刘文西院长曾不止一次说过 “我的血液里有一半的血液曾来自陕北,我的艺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陕北那块土地为我供养的。”

我汇报的第二个问题是:美德育新人:塑造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的艺术人才。

回顾中国现代美术史,人民艺术家、红色艺术家的进步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凝聚着思想的力量,也闪耀着人格的魅力,是艺术院校以美育人的鲜活教材。在美术院校中立德树人中融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塑造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的艺术人才,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教育学生懂得,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不能脱离政治,也不可能与政治无关的。当年的延安鲁艺美术家就是在服务抗战的政治斗争中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开启自己的艺术人生的。新中国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沈尧伊、叶毓山也正是通过刻画和表现在一般人看来绝对属于政治性题材的领袖人物和长征故事中,为世人留下了无数感动人心的作品,从而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政治具体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中,所谓不问政治、远离政治,是不可能的。沈尧伊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是表现长征题材的政治性画作,它通过艺术的形式歌颂了长征路上、身处困境的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革命豪情,也打动了无数观赏者。我们刚才提到著名的雕塑家叶毓山,他的成名就缘于1961年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毛泽东的全身雕像。1977年又创作了为国人所熟知的、安放于毛主席纪念堂的汉白玉坐像,这都是表现领袖题材的政治性画作。我们的责任在于要借助红色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帮助未来艺术家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创作思想。鼓励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发挥艺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塑造为时代而歌、人民而歌的艺术人才,其次要通过德艺双馨、爱国为民的红色美术家事迹的介绍和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一切艺术作品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鲁艺美术家古元正是1940年下乡到延安当地的一个乡政府当文书的时候,才创作出了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的《离婚诉》《羊群》《减租会》《冬学》等红色经典作品,成长为“中国版画之卓绝人才”。 我们之所以能从王式廓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人民的的无比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因为他的一生就是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在晚年的时候还在感叹我为人民服务的时间不多了。 “人民艺术家”刘文西也正是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曾先后80多次深入陕北写生,跑遍了陕北26个市县的乡镇村落和山川沟壑,坚持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作出大量的反映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人民群众风土人情的精品力作《祖孙四代》《山姑娘》《毛主席和牧羊人》。

塑造为时代而歌、人民而歌的艺术人才,再次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艺术作品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调查显示,由于相当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于一些艺术类大学生把个人感情的宣泄置于艺术的社会功能之上,只见杯水风波,不见大河奔流。这与“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艺术家的责任担当的要求差距较大。

我们的努力方向就在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艺术作品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要始终将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使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反映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的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和抱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的时代重任就是三个传播,三个塑造,我们的目的在于教育和激励大学生创作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正能量、又有感染力的作品,引导大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的艺术人才。美育之路很漫长!漫长美育路,我们携手同行!

(编辑:高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