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记、院长信箱

  • 融媒体系统

  • OA系统

  • 全媒体系统

  • 校园服务

  • 举报邮箱

  • 微博

  • 微信

  • 抖音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6989

西美资讯

崇德尚艺 大美为真——“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座谈会”参会专家发言全文

发布日期:2019-01-23 17:51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其宗旨是讲文化自信理论是对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综合创新以及人文精神发展论的高度概括。因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难有文化自觉、综合创新和人文精神的健康发展,文化自觉、综合创新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又是建立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石。而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必将在科学的文化自信理论引导下走向辉煌。

在当代全球化互动的时代,中国艺术家如何抵御外来腐朽文化,要建立科学文艺发展观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探讨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当有何种抉择。这些问题已经超越了艺术的具体问题和技术问题,其实质是个文化问题,也包括美学与审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中国学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进行了不懈探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这一问题:

第一,我讲一下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1997年,北京大学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会上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觉”,其实质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问题,这关乎百年以来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在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下,现代中国人究竟能否保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认同,还是要接受“全盘西化”。费孝通的回答是“和而不同”,他说:和而不同,是既坚持我们中华民族的特征,又要接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先进性;只讲“和”不讲“同”都不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而不同”是中西文化冲撞下的一个良好抉择。他又讲: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完全的除旧开新,而是要推陈出新。现代化更新了传统,一方面要吸收外来之学术,同时又要不忘民族文化之本。这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只有从文化转型上求出路,才能发展,才会有希望。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社会中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基本文化的自知。鲁迅的批判有自知之明,代表一种高度文化自信。费孝通还认为:不同文化在全世界、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应该多元一体。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历史和现在都是多元一体的文化结合,将来的世界文化也应该也是和而不同的,应该走多元文化发展之路。所以他说:“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有好东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我们的历史,完成我们的文化自觉使命,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要了解和认识世界上其他的文化,要学会处理文化接触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

第二,张岱年先生的文化创新综合论。近代以来,中国学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比如中体西用,中国本位等等。但是,这些都不适合中国社会现实,也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张岱年先生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这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他认为:辩证的综合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可行之路,所谓辩证的综合创造应当抛开中西对立,应当抛开体用二元的僵化思想,应该抛弃盲目的华夏中心论或者欧洲中心论的文化要素,而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筛选。根据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需要,经过辩证的综合,创造出一种既有民族特色又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新文化。而综合创造本身也需要有高度的创造性,同时这也是一个新的创造、新的综合。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意味着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近代西方问题都不一样,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问题,这也是人类文化史的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文化。当然,这不是说要与传统文化断裂,而是要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融汇西优秀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对于民族问题,张岱年则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发展几千年,关键是有民族的精神,即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另外,对于文化态度问题,他又说:“拒绝继承历史遗产是狂妄无知的表现,最重要的是要在前人成就上努力创新。”

第三,是审美理想与人文精神问题。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审美理想就没有艺术创作。“真、善、美”应当沉淀当代中国艺术的主流审美理想,追求真、善、美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贯主流,只要人类存在,这种真、善、美的激情就不会磨灭。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种追求本身就在克服假、恶、丑,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真、善、美问题虽然是个陈旧题,但我个人认为真、善、美的审美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审美模式,而是生动鲜活、与时俱进的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但是其本质核心都有相对的永恒性。真、善、美审美理想与人文精神有着密切关系。我这里讲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民主科学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含着文化者的艺术修养等问题,而艺术的终极价值就是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发展。人文精神又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之所在。民族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最重要的是有人文精神的支撑。当代的艺术家,至少是当下的部分中国艺术家在“拜金主义”思想影响下,忘却了艺术家的本质,忘却了艺术家作为文化人应该恪守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将艺术蜕变为金钱和权力的奴仆,将假、恶、丑的行为当做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其行为和观念无疑会给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带来极大的破坏。如今中国已经回到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之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在追求经济效益过程中,我们也失去了很多,不要说一般的大众,即使知识分子也已经被经济大潮所淹没。比如在当前迫切需要的社会改革、文化更新这两大目标上,知识分子丧失理想是比较严重的。时至今日,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是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推动新文化,重建中国当代的民族文化。历史终将证明,中国艺术的发展途径只能在崇高理想和人文精神指引下,对真、善、美进行不懈追求。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角度,将中国文化提高到一个宏观的认知程度,是对文化自觉、文化发展论的高度概括,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和重大现实意义。20世纪末以后,西方人才真正认识东方,此前他们虽有了解,但事实上,在历史上东方文化曾深刻影响了西方,并多有专著。法国大革命时,法国学者受孟子思想影响,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众多思想家都吸收中国文化,所以我们对中国文化要有自信。同时,对西方文化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并非西方所有的文化都是先进的。全球文化未来的发展有可能是东方的中国作为全球化文化发展的领军者,当然对此论调,我们尽管不能冲昏头脑,但也绝不能失去文化自信心。早在20世纪30年代,朱谦之先生就说:“我们不要误会中国文化精神没有一天断裂的时刻。我们更不能排斥西方文化,其实西方文化是中国文化起死回生的药石。”王甫仁先生也讲到:“这种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中国正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是西方文化的扩张。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要用批判地精神做工作,新思潮的目标是再造文明。”

从远古时期的中外交流到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中华民族历来都是用高度的文化自信海纳百川,创造辉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埃及文明、两河文明、波斯及玛雅文明都已成为历史的过去,唯有中华文化延绵至今。我们的自信是一种科学的自信,是建立在客观的历史经验和辩证的理性思维之上的。没有自信就不敢开放,封闭保守是没有自信的表现。4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全面改革开放实质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昭示,因为唯有文化自信才能思想解放,才能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步伐是检验文化自信强弱的标杆。所以加大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是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难有文化自信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